花鸟纳字:又画又写,书画融合
作者:保定美斋    转贴自:本站原创    点击数:2520

  “花鸟纳字”就是字中夹带花鸟,换句话说,就是汉字中的一些笔画,用花卉虫鸟而替代,寓字于画,画里藏字,画字相融,字画一体,“画到极时便为写,写到极时便为画”,素有“书法家难起笔,画家难润色”之说,它对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的特色兼蓄而并收,使二者珠联璧合,相得益彰,是中华文明百花园中的一朵艺术奇葩。
  花鸟字也被称为“竹板书”,这是因为书写工具多用木片、竹板;还称之谓“藏字画”、“鬼画符”,这是因为画里隐含着文字,但又很难辨识;称之谓“借笔字”,是因为几个字可以共用笔划;称之谓“民间美术字”,是因为大多数作品的确出于美化文字的目的;称之谓“俗书”,是因为近世主要流行于民间,是传统民俗中的应景之物,识字解文的人瞧不起它,觉得俗气;还有称之谓“画对子”、“龙凤字”、“梅花转子”、“字谜语”等等,不一一赘述。
  但有一种称谓——“意匠文字”,还是值得细说一下的。意,就是有意,有意图、有含意、有意趣;匠,就是匠人,就是绘画书写的艺人,他们又画又写,书画融合,将民间习俗文化注入文字,这“意匠文字”的叫法还是很妥帖的。
  过去的集市、庙会上常常见到花鸟字艺人,他们平地撂摊,笔走龙蛇,现写现卖,引来无数人围观,所以花鸟字画被称为街头艺术。花鸟字画多是四字横披,如:“龙凤呈祥”、“花好月圆”、“红花并蒂”、“自强不息”、“厚德载物”、“无欲则刚”、“知足常乐”、“福禄寿喜”等;对联也不少,如:“情山栖鸾凤;爱海浴鸳鸯”、“联亦醉人何必酒;墨能香我不须花”、“海阔凭鱼跃;天高任鸟飞”等。
  单字中常有“福”、“寿”、“龙”、“虎”等,双字或多字中常有“奋进”、“腾飞”、“醉春风”、“艺无涯”、“宠辱不惊”、“勤能补拙”、“居高声自远,非是藉秋风”、“千秋笔墨惊天地,万里云山入画图”等等。这些字画大都艳丽无比,大红大绿,城里人可能感到俗,感到怯,可是乡下人还是非常喜欢的。
  三十多年前,农村多为土坯房,墙里子就靠滑秸泥抹一下,房檩、椽子都露着,连顶棚都不糊。这种山墙到处透风,不严实,“隔墙有耳”、“没有不透风的墙”,指的就是这种墙。再加上柴灶做饭,炕洞取暖,整日烟熏火燎,黄土墙就变成黑乎乎的了。尤其是外间屋柴灶与里屋土炕这道隔山墙,中间常常留有一个方窗口,放煤油灯,一灯照二室,节油。
  可时间长了,里外屋的墙壁就都变黑了,还透着油亮,一蹭,就是一身油烟子。那屋顶也黑,还悬着微微飘动的“吊挂”。每到年节,人们就会扫房,还有的人家用黏土水刷墙,使四壁见新,更多的人家还会买年画或花鸟字贴在墙上。不对了,这种土墙是贴不住字画的,只能用小钉子钉,还要把高粱秸秆破开,比在画的四周,这样才能牢固。
  在这样的墙上,在这样的环境,挂上传统的木版年画,挂上色彩鲜艳的花鸟字画,那才俗中透雅,大俗成大雅,使年节有味,使农家处处“鲜亮”起来。
  花鸟字艺人的画笔,一般都是自己制作。可将竹片、柳木片的一端切齐,中间剪出两个小豁口,竹片蘸墨书写效果极佳,作品立体感强,很有味道。还可将不同宽窄的薄竹片或木片一端锤打,刀劈成丝,使之富有弹性又可以蓄存墨色。
  蘸色绘画用的笔,一般选用绒布、丝布,折叠二、三层,用塑料板夹紧作笔头。这种画笔吸水性强,可以蓄存不同的墨色与颜料。以上几种笔,都便于在纸上翻转写画,流畅柔顺,气势磅礴,流露出“飞白若丝,飘渺若举”的特色。
  花鸟字这种艺术形式在中国民间源远流长,相传发端于东汉大学者蔡邕所创的飞白书。汉灵帝熹平年间,皇帝命蔡邕作(圣皇篇)以颂先帝功业。文章写好后,皇帝下令把它篆写在鸿都门上。可大臣们推荐的字体,皇帝都不满意,蔡邕也很着急,在宫中漫步思考。正在这时,一个扫地役人打扫卫生来到蔡邕身旁。可能是一天的活儿将要干完,那个役人心里高兴,挥动着大竹扫帚在地上左扭右转,写出了一个个硕大的好字。
  竹帚掠过尘埃的每一个笔划,都丝丝缕缕清晰可见,就像一条飞动的长帛飘然欲飞。落在地上,又凝成一个个灵动自如的文字。蔡邕看见,触动灵感,特制了板笔,轻蘸浓墨,在纸上若竹帚挥尘,奋笔疾书,写出了从未有过的“飞白书”,灵帝为之大悦。由此说来,花鸟字画这一行的祖师应该供奉蔡邕,那个扫地役入也功不可没,现在广场、公园等处不是常见很多人在写地书吗?
  卖字行话:搠黑生——写字人;尖锋——笔;黑茶——墨;摊面——纸;抛钩——送字;方池——砚;弯形——篆字;连毫——草书;登大——隶书;端毫——正楷;小黑——小字;大黑——大字。
  中国的文字在初创的时候就是美丽的,在美丽中更贴切地表达着人们心中的意象。据说,每一个字,将来都会变成蝴蝶飞到天上,向神明报告被人类使用的情况。因而,人们珍惜文字,不断地给文字主体换上新装,文字便越发显出美丽。
  让我们珍惜爱护花鸟字画吧!
  让我们珍惜爱护汉字文化吧!